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 >

“亿吨大港”新机遇!贵港将迎出海“双通道”|世界热门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23-04-29 19:24:37

4月28日,记者从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获悉,近年来,贵港市按照自治区的部署要求,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格局。

新闻发布会现场。


(资料图)

贵港市围绕建设“四个一流港口”目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深入开展港口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港口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目前贵港市有码头泊位99个,拥有内河货运船舶4558艘,运力1177.2万载重吨,船舶运力占广西船舶总运力58.8%,开通至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集装箱班轮航线7条。贵港港202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水系内河首个亿吨大港,吞吐量一直居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第一。随着平陆运河开工建设,贵港将迎来出海“双通道”,成为北部湾港口的重要供给港、江铁海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东融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后方。

贵港港中心港区一角。图源广西交通

贵港市做强港口产业,聚焦提质增效,盯住一产、托住二产、稳住三产,着力谋产业、抓产业、强产业。贵港市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持续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进了种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56个,扩大了生猪、鸡鸭、牛羊、水产和水果、蔬菜等“四荤两素”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丰富、木业相对集聚、人力资源丰富、内河运输便利等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木业、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电动车等产业。目前,贵港市将依托平陆运河,立足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大进大出产业,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

贵港市平南县果蔬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中。图源贵港宣传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刘宁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强经济必须强工业的理念,请具体介绍一下贵港工业振兴的有关情况。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业强桂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的主导战略,纵深推进工业振兴,着力扩规模、优结构、提质效。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6.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一是着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强工业用地保障,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贵港市计划新增工业用地2.9万亩,占比41.2%;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加快供地节奏、缩短供地周期。2022年,全市出让工业用地近1.3万亩,创历史新高,有效保障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快“八个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43.7%的园区基本达到“八个一”标准。下一步,贵港市将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十有”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相关设施。

二是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贵港市积极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冶金产业方面,实施贵港钢铁集团技术改造,推动产品从建筑用材向工业用材转型,向中高端升级。木业产业方面,贵港市引进了齐峰纸业、佳饰家装饰纸等项目,开工建设了桥裕纸业、龙派纸业等一批项目,推动木业产业向高端家居、定制家具、高端板材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建材产业方面,贵港市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开工建设了华润钙基新材料、港南玄武岩纤维等项目,推动建材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是谋划布局新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抢抓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自治区的指导和支持下,贵港市围绕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了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基础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同时贵港市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了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目前已入驻企业250多家,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

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贵港市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新产业“无中生有”。比如,新能源电动车产业2022年生产整车172.6万台,增长45.5%,新开工爱玛二期,签约了台铃等16个项目,贵港市正在向2025年年产整车500万辆、出口100万辆目标奋进。

问: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贵港市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县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等级航道的设区市。请介绍一下贵港市在交通振兴方面以及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近年来,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区战略,把准交通“先行官”定位,纵深推进交通振兴,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构建连通外部的交通运输体系。坚持水陆空齐头并进,加快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的江铁海、水陆空交通联运体系。水路方面,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二期、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建成,改造提升老旧码头26个,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线、三线船闸项目全面启动,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平南至武宣高速已建成通车,今年还要开工建设贵港至容县、贵港至博白、柳州至覃塘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格更密。铁路方面,柳州至梧州(贵港段)铁路、南宁至玉林铁路建设稳步推进,贵港至玉林城际铁路、贵港港郁水作业区、苏湾作业区进港铁路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机场建设方面,贵港机场已完成可研报告,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25年可实现首飞。

二是打通内部毛细血管。持续完善城市路网,金港大道高架桥和南环路、北环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西外环高速一级连线、江南大道等项目有序推进;集中力量打通一批中心城区“断头路”,畅通城区道路循环;新建改扩建辖区内国道省道5条,里程150公里;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97%的乡镇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开通城乡公交线路,覆盖41个乡镇,惠及200多万人口。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智能交通。全面推进数字交通建设发展,着力打造更多“数字交通”设施、服务、治理等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交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稳步扩大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投放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和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四是加强与平陆运河互联互通。随着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贵港市积极对接运河经济带交通网络,着力推动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建设,研究规划贵港港联通平陆运河高等级公路、铁路,特别是发挥贵港作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优势,加快物流园(集散中心)、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推动贵港与平陆运河经济带其他城市通行更便利、要素更流通。

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